LZ77压缩算法原理的理解
LZ77压缩算法原理的理解 数据压缩是一个减小数据存储空间的过程,目前被应用在软件工程的各个地方,了解其一些原理,方便我们更好的甄选压缩方案。 压缩方案有很多种,常见的就是有损和无损压缩。霍夫曼编码和LZ77(Lempel-Ziv-1977)都是无损压缩,其中霍夫曼是采用最小冗余编码的算法进行压缩,而LZ77是采用字典的方式进行压缩。关于霍夫曼编码的算法,网上有很多对其详细的讲解,我们本篇幅不在细说,主要图解一下LZ77压缩算法的方式,看看其有哪些优缺点。 信息熵 数据为何是可以压缩的,因为数据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特性,称为熵。绝大多数的数据所表现出来的容量往往大于其熵所建议的最佳容量。比如所有的数据都会有一定的冗余性,我们可以把冗余的数据采用更少的位对频繁出现的字符进行标记,也可以基于数据的一些特性基于字典编码,代替重复多余的短语。 LZ77算法原理 LZ77压缩算法采用字典的方式进行压缩,是一个简单但十分高效的数据压缩算法。其方式就是把数据中一些可以组织成短语(最长字符)的字符加入字典,然后再有相同字符出现采用标记来代替字典中的短语,如此通过标记代替多数重复出现的方式以进行压缩。要理解这种算法,我们先了解3个关键词:短语字典,滑动窗口和向前缓冲区。 关键词: 1.前向缓冲区 每次读取数据的时候,先把一部分数据预载入前向缓冲区。为移入滑动窗口做准备 2.滑动窗口 一旦数据通过缓冲区,那么它将移动到滑动窗口中,并变成字典的一部分。 3.短语字典 从字符序列S1...Sn,组成n个短语。比如字符(A,B,D),可以组合的短语为{(A),(A,B),(B),(B,(D)},如果这些字符在滑动窗口里面,就可以记为当前的短语字典,因为滑动窗口不断的向前滑动,所以短语字典也是不断的变化。 LZ77的主要算法逻辑就是,先通过前向缓冲区预读数据,然后再向滑动窗口移入(滑动窗口有一定的长度),不断的寻找能与字典中短语匹配的最长短语,然后通过标记符标记。我们还以字符ABD为例子,看如下图: 目前从前向缓冲区中可以和滑动窗口中可以匹配的最长短语就是(A,B),然后向前移动的时候再次遇到(A,B)的时候采用标记符代替。 压缩 当压缩数据的时候,前向缓冲区与移动窗口之间在做短语匹配的是后会存在2种情况:
一旦把n个符号编码并生成响应的标记,就将这n个符号从滑动窗口的一端移出,并用前向缓冲区中同样数量的符号来代替它们,如此,滑动窗口中始终有最新的短语。 我们采用图例来看: 1、开始 2、滑动窗口中没有数据,所以没有匹配到短语,将字符A标记为A 3、滑动窗口中有A,没有从缓冲区中字符(BABC)中匹配到短语,依然把B标记为B 4、缓冲区字符(ABCB)在滑动窗口的位移6位置找到AB,成功匹配到短语AB,将AB编码为(6,2,C) 5、缓冲区字符(BABA)在滑动窗口位移4的位置匹配到短语BAB,将BAB编码为(4,3,A) 6、缓冲区字符(BCAD)在滑动窗口位移2的位置匹配到短语BC,将BC编码为(2,A) 7、缓冲区字符D,在滑动窗口中没有找到匹配短语,标记为D 8、缓冲区中没有数据进入了,结束 解压 解压类似于压缩的逆向过程,通过解码标记和保持滑动窗口中的符号来更新解压数据。 当解码字符标记:将标记编码成字符拷贝到滑动窗口中 解码短语标记:在滑动窗口中查找响应偏移量,同时找到指定长短的短语进行替换。 我们还是采用图例来看下: 1、开始 2、符号标记A解码 3、符号标记B解码 4、短语标记(6,C)解码 5、短语标记(4,A)解码 6、短语标记(2,A)解码 7、符号标记D解码 优缺点 (编辑:阜新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